【栽培】花叶络石栽培技术( 二 )


1.无菌材料的获得
选取一年生幼苗生长健;仕无病虫害的母株 , 切取当年萌发之春梢先端 , 去除叶片 , 保留叶柄 , 将枝条截成2—3cm的小段 。 消毒时先用10%洗衣粉溶液浸泡15min , 然后用流水;中洗30min 。 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溶液浸泡杀菌30 S , 用0.1%的升汞溶液加吐温—20杀菌3、5、10、15min 。 0.1%升汞溶液灭菌效果随杀菌时间延长而提高 , 杀菌时间少于10min则无菌苗获得率小于13.5% , 杀菌15min”无菌苗获得率为23.7% , 外植体死亡率达33.3% 。 随着杀菌时间的延长升汞对植物材料的毒害作用加剧 , 以0.1%升汞溶液杀菌时间10—15min为宜 。 用无菌水;中洗3—5遍后 , 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上 。
2.芽的诱导
将接种后20d的无菌苗转移至培养基(1)上 , 5—7d茎尖开始萌动 , 10d腋芽萌动 , 芽逐渐长大 , 继续培养20d , 茎段上所有腋芽均萌发成侧枝 。 侧枝生长正常 , 叶片深绿色 , 茎基部愈伤组织较少 , 黄绿色 。
3.试管苗的增殖
将试管苗侧枝分割成2—3芽为一段 , 接种于培养基(2)上 。 10d后茎段叶芽萌动 , 30d长成大量侧枝 , 并有大量双生枝和三生枝产生 。 接种茎段形成具有5—8侧枝的丛生苗 , 平均增殖5.8倍 。 试管苗节间明显伸长 , 幼嫩叶片茎杆均呈淡红色 , 叶片大 , 茎杆较粗 , 组织不充实 , 茎基部愈伤组织大 。 以后每30d继代1次 , 经3—4次继代试管苗出现玻璃化现象 。
4.壮苗培养
将经增殖培养的试管苗每继代3—4次后转移至培养基(3)上 。 40d后形成大量侧枝 , 平均每茎段4—6侧枝 , 侧枝平均长1.8cm , 平均增殖3.1倍 。 基本无双生枝或三生枝 。 侧枝生长健;D , 组织充实 , 叶色深绿 , 基部愈伤组织小 , 黄绿色 , 无玻璃化现象 。
5.根的诱导
将生长健壮、长度大于1.2cm的侧枝分割 , 转移至培养基(4)上 。 提高光照度至2500—3000lx , 延长光照时间至每天16h 。 培养15d后开始有根原基形成 , 根原基形成后即可炼苗 。 20—25d调查生根情况 , 生根率73% , 每苗平均生根l—2条 。
6.炼苗移栽
将生根试管苗带瓶移人栽培温室 , 培养1周 。 当根长0.5—1 omb寸 , 打开瓶盖炼苗3—5d , 将生根苗取出 , 洗净根部培养基 , 栽植于育苗穴盘中 。 以黑泥碳为基质 , 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 , 湿度为85%—95%左右 , 20d即可成活 , 成活率达73%以上 。
花叶络石的繁殖方式
花叶络石繁殖相对比较容易 , 大多采用扦插、压条方法 , 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组培方法繁殖 。
花叶络石可以在一年中任何季节扦插繁殖 , 春季与秋季的生根率均可达98%以上 , 夏季扦插对于部分生长太嫩的枝条易腐烂 , 但达到半木质化的枝条均可生根成活 。 此外 , 花叶络石还可以压条繁殖 , 一般老枝压条在早春进行 , 嫩枝压条在夏季 , 埋土约3cm , 节与节间都可生根成一新植株 , 但压条繁殖的繁殖速率欠快 , 且用工量大 , 规模化生产多数难于应用 。
组织培养法快繁花叶络石技术已经完成 , 我们组织培养室已建立了相应快繁组培体系(见另文) , 组培过程中即可出现花叶 , 观赏性状稳定 。
花叶络石栽培依据其生长与观赏价值双重考虑 , 可以把种苗生产、植株培育和成品苗木的培育适当区分开来 , 即在半萌、疏松肥沃的栽培基质等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大量扩繁和前期植株培育 , 当植株达到20cm长且分枝较多时移入较强光照条件下培育 , 以达到艳丽的叶色 。
1、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一年四季均可 , 但以春、夏、秋 3 季扦插较为理想 。 采用全基质扦插 , 生根率均在 95 %以上 。 冬季扦插需有加温条件 , 否则难以生根 , 因生产成本较高 , 所以不适合在冬季扦插 。 扦插以容器扦插为好 , 大多采用穴盘或小型营养钵 。 盆栽花叶络石以小型营养钵扦插较为理想 , 每钵插 3 至 5 株 , 可避免繁殖、培育过程中移栽根部受损 , 提高了成活率 , 且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成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