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治理包括哪些,it治理目标


IT治理与IT管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目前, 比较流行的词汇, 如IT治理结构、IT治理模型、 IT治理标准等, 其概念定义、内涵和外延均比较混乱, 这不利于IT治理的传播、推动与发展 。
根据权威的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界定:
IT治理=IT治理思想+IT治理模式+IT治理体制+IT治理机制(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2008) IT治理模式解决有关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层面的问题, 是具有方向性、框架性的高度概括, 其涉及的内容,
第一是组织在IT治理工作中所遵循的治理思想或坚守的治理理念(治理观念)是什么;
第二是治理的结构问题, 其中包括根据组织发展目标确定的IT治理定位(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和治理途径)、治理运行的要求、治理关系的原则等三个方面;
第三是治理的运行机制, 即涉及IT治理流程及制度体系、组织的价值观、IT文化及沟通机制、IT绩效管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等 。
同时, 为保障治理模式行之有效, 需要建立IT治理自身的绩效评估、持续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通常只把治理思想理念和治理结构及方式纳入治理模式的研究范畴, 而把治理流程层面的内容纳入治理运行机制的范畴; 治理机制的涵义, 是指治理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治理机制又细分为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 。 运行机制是指组织IT相关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和运行关系;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产生与运作的机理;约束机制是指对IT治理行为进行约束与纠正的功能与机理 。 通过细分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就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是治理机制了 。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根据当前的国情和信息化发展所处的阶段, 强调把建立完善信息化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作为构建落地的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把信息化绩效评估作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把信息化风险管控体系和绩效问责共同作为约束机制 。
总之, 在治理思想治理模式、治理体制、治理机制四个概念中, 治理思想回答的是方向性问题, 治理模式侧重于具有代表性、稳定性治理方式、治理路径, 治理体制倾向于解决各相关主体的治理范围、责权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等问题;治理机制所要解决的是运行机理、动力和约束问题 。 IT治理思想决定IT治理模式, IT治理模式决定IT治理体制和IT治理机制,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IT治理思想, 就会有什么样的治理模式, 有什么样的IT治理模式, 就会有什么样的IT治理体制和机制 。
依据上述思路,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自主创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企业IT治理框架”, 该框架有七要素组成: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IT商业价值、IT治理方法、IT治理绩效、IT治理决策模式、IT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核心IT能力 。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2008)
IT建设运行的管理机制 。 IT治理的关键要素涵盖IT组织、IT战略、IT架构、IT基础设施、业务需求、IT投资、信息安全等, 主要确定这些要素或活动中“做什么决策?谁来决策?怎么来决策?如何监督和评价决策?” 。 围绕着IT建设全生命周期过程, 构建持续的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 是IT治理的目标一致, 因此, 整个IT建设生命周期都是IT治理的对象, 包括IT组织与规划、IT建设与交付、IT运行与维护、IT评估与优化 。 IT治理的国际最佳实践就是基于各个对象治理的成熟的方法论和工具, 包括CobiT、ITIL、ISO27001、Prince2等 。

it治理包括it服务管理,it审计等对还是错 IT治理的简单定义就是使参与信息化过程的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