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到45岁这一年龄属于哪一阶段

24到45岁这一年龄属于哪一阶段

24到45岁这一年龄属于哪一阶段

文章插图
24到45岁这一年龄段属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的确立阶段 。确立阶段大约发生在一个人24岁~44岁的年龄段上 , 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 , 在这一阶段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 。
24-45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哪一阶段( ) A成长阶段属于青年时期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 , 即青年组(29岁以下) , 中青年组(30一39岁) , 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题目及答案24岁到25岁是人生的青年阶段 , 是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 将要步入社会 , 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阶段 。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 。
因社会文化、制度、经济和政治因素各不相同 , 不同国家对“青年”的实际定义和对该术语的理解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
联合国于1985年首次将青年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 , 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 。
24到45岁这一年龄属于哪一阶段

文章插图
青少年的四大心理发展阶段: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包括一系列连续和不同的阶段 , 这个阶段不断从定量变为定性 。所谓的连续性 , 即心理发展 , 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后一阶段的发展始终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 , 产生了下一阶段的新特点 , 为后续阶段铺平了道路 , 从而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
二、方向性和秩序
心理发展总是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 这种方向和顺序也表现出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高度一致性 。在心理学领域 , 许多学校已经分裂了心理发展的阶段 。虽然由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存在不一致的阶段划分 , 但所有部门都在从低级阶段进展到高级阶段 , 每个阶段的顺序是稳定的 。
三、失衡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指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度 , 时间和程度与人格心理特征不完全相同 , 并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性 , 从而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 。
一方面 , 个体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在发展速度 , 发展的开始和结束以及达到成熟的时间上表现出不同的过程 。
四、差异
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过程 , 内容和层面上有不同的特点 。各种专业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 。首先 , 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发展出不同的速度和程度 , 具有相同的心理过程或个性特征 。
24-45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哪一阶段( ) A成长阶段这个年龄段跨越“而立之年 , 和不惑之年” , 俗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泛指 , 而立之年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 , 到四十岁以后再想有大的突破也就难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
24到45岁这一年龄属于哪一阶段

文章插图
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人的年龄段是如何划分的?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 , 即青年组(29岁以下) , 中青年组(30一39岁) , 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
胎儿、婴儿:0-0.6; 幼儿:0.6-2; 儿童:3-6; 少年:7-14; 青年:15-35; 中年:36-60; 老年:61及61岁以后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 乳儿期:0-1岁 ,  婴儿期:1-2岁 ,  幼儿期:2-3岁 ,  学龄前期:3—6、7岁 ,  学龄初期:6、7—11、12岁 ,  少年期:11、12—14、15岁 ,  青年期:14、15—30岁 ,  中年期:30—50岁 ,  老年:50岁以后 。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 , 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 , 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 , 就是青年了 , 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 , 就进入了中年 , 40不惑 , 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 , 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 , 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生理学年龄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 , 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 , 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 , 估计其寿命 。
如一位实际年龄60岁的人 , 生物年龄可能是60岁 , 也可能是50岁 , 也可能是70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 。
具体的年龄阶段怎么划分?
划分如下: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 , 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 。
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5个年龄段 , 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 ,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 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 ,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 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 。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
拓展资料: 中国的年龄分段: 1、童年 。0岁—6岁(周岁 , 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 。
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
3、青年 。18岁—40岁 。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 。41—65岁 。
(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3)调整期56-65岁; 5、老年 。66岁以后 。
(1)初老期67—72岁;(2)中老期73—84岁;(3)年老期85岁以后 。联合国大会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含15岁和24岁)的那些人 。
联合国“国际青年年”活动曾于1985年在全球开展 , 该定义就是专门为“国际青年年”活动所下的 。联合国公布的所有有关青年的统计数字 , 例如联合国系统出版的关于人口统计、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的年度统计年鉴 , 均依据以上定义 。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一、人生分九段 , 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 , 以十年为单元 , 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 , 说来相当有趣 。
始于战国 , 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 , 学 。二十曰弱 , 冠 。
三十曰壮 , 有室 。四十曰强 , 而仕 。
五十曰艾 , 服官政 。六十曰耆 , 指使 。
七十曰老 , 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 颐 。”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 , 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 , 举冠礼后 , 就是成年了 。
三十岁称壮 , 可以娶妻生子 , 成家立业了 。四十岁称强 , 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 。
五十岁称艾 , 能入仕做官 。六十岁称耆 , 可发号施令 , 指挥别人 。
七十岁称老 , 此时年岁已高 , 应把经验传给世人 , 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 , 到了这个年龄 , 就该有人侍奉 , 颐养天年了 。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 , 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尽管这些观点 , 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 , 但总的来说 , 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 , 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 , 尽管相差三年 , 但在经济落后 , 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 , 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 , 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 , 晚婚晚育 , 有异曲同工之妙 。
值得一提的是 , 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 , 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 , 六十七十满街转 , 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 , 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 , 如出一辙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我们的祖先 , 对人生年龄的分段 , 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45岁以下为青年 , 45-59岁为中年 , 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 75-89岁为老年 ,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年龄分段 。
人的年龄阶段怎么划分的?
新年龄分段
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24到45岁这一年龄属于哪一阶段】新年龄分段
新年龄分段 , 指的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性质为分段 。
古代划分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 , 以十年为单元 , 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 , 说来相当有趣 。
传统划分
1.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 , 即青年组(29岁以下) , 中青年组(30一39岁) , 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2. 胎儿.婴儿0-0.6 , 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 , 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划分
3. 一般来说 , 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 , 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 , 就是青年了 , 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 , 就进入了中年 , 40不惑 , 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 , 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 , 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
4.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5.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 , 15~64岁 , 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 , 分别称为少年人口 , 壮年人口 , 老年人口 , 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 , 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 , 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 , 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 , 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 。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baike.baidu/item/新年龄分段/4231762?fr=aladdin
年龄段的划分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 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华.女子16岁风信之年.花信之年.24岁 在我国传统医学文献里 , 关於「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 , 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 , 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 , 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 , 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 , 是可以活到百余岁的 。
但是遗传、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天灾人祸、疾病、意外事故及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因素影响 , 往往使人天年不遂 , 留下遗憾 , 故一般祝寿之辞 , 多以坚定之喻 , 献上祈愿 。通俗者 , 若「寿比南山」、「寿比松龄」、「日月长明」、「福如东海」等 。
其实在这些制式外 , 社交场合中有些长寿的象徵性用语 , 更富隐喻之雅趣呢!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 , 故借指七十七岁 。「米寿」是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 , 故借指八十八岁 。
「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百减一为九十九 , [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横 , 以此借指九十九岁 。「茶寿」呢 , 稍稍难解 , [茶]字的草头看似二十 , 余者可拆成八十八 , 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 , 故借指一百零八岁 。
另外 , 「六十岁」有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的说法;「七十岁」又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期颐之年 , 则是「百岁」了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 , 约七、八岁左右 。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 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 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 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 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又可称为“人瑞” 。
人的年龄分段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1、婴儿期(0~2岁)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 , 当孩子哭或饿时 , 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 , 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
2、儿童期(2~4岁)这一时期 , 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 , 如 , 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 , 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
3、学龄初期(4~7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 , 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
4、学龄期(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
5、青春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 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
6、成年早期(18~25岁) ,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 , 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
7、成年期(25~50岁)在这一时期 , 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 , 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 , 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 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
8、成熟期(50岁以上)由于衰老过程 , 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 , 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 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
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 , 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人生八阶段理论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 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 , 哪些是消极的 , 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 , 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