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科普的效果,科普的效果评价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答主认为科普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但是科学素养该如何评估呢?我想光靠一套问卷可能不能真正地考察出公民的科学素养 。
再说了,科普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作用更多地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
传统上来说,我们往往不太注重评价科普的效果,很多科普活动做完就结束了,并没有认真地去考察这种活动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它是让人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对科学有更积极的态度,还是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学到的科学呢?这其实就涉及到了科普的效果问题了,澳大利亚有学者提出了AIEOU的观点,我想用这个观点来评价科普的效果可能会有用 。
A是意识awareness,也就是对科学有了认知 。
I是兴趣interest,也就是对科学产生兴趣
【如何评价科普的效果,科普的效果评价】E是欣赏enjoy,也就是说能够欣赏科学所带来的益处
O是形成观点opinion,也就是对科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U是理解understand,也就是对科学有所理解 。
我想我们在评价科普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这方面的观点,看公众是否对科学有了新的认知,产生了某种兴趣,能够欣赏科学,并且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终能够充分地理解科学 。
当然涉及到具体如何评价科普效果,简短的几百字的答案不能够完全说明白,毕竟科普效果的评价也是一门学问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受众的反应以及持续的时间,或者说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是否依然对某些科普活动印象深刻等直观的感受中体会到科普到底有没有效果 。
科普效果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具体如何评价科普效果,需要考察评价什么科普工作的效果,评价科普工作哪些方面的效果 。推荐一本书给您《科普效果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科普主要有三种重要功能,一个社会功能一个是经济功能还有一个是科学功能 。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民主、培育科学理性、提升科学素质等方面 。经济功能不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为产业革命提供知识储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 。科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丰富完善科学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支持者等方面 。科普还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等 。通常设计科普效果主要参考科普的功能来设计指标体系 。通常对科普的评价采取轻度量和软度量的思维,重要的评价理论有子弹论、有限效果模式、适度效果模式、强大效果模式等 。评估方法有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 。科普小姑评价通常用到的数据采集方法有抽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 。具体的科普活动需要依据活动设计的初衷,依照具体的评估理论,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流程,通过适当的方法获取评价数据,最后客观分析评价结果 。
首先,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
科普的目的在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只有科学素质得到了提升,我们才有广泛且扎实的科技创新的基础 。
但是科普的效果是潜移默化地发生的,它并不想科研成果转化那样能够立刻地体现出来,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对人们的认知和态度产生影响,最后才有可能会涉及到行为的改变,所以有时候是难以立刻地看到科普的效果的 。
所以题主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到底什么是科普的效果,科普的效果如何评价,科普的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其实一直以来也是学术研究人员关注的话题 。
比如自2004年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举办13年,各地各部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近6万次,参与公众超过11亿人次,为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每次科普日活动之后也会开展一些科普日评估研究,但是这些评估大多都是侧重在受众参加完活动的反馈方面,并没有长期跟踪以了解受众参与活动后是否从长远来看改变了他们的态度,认知,并且引起了行为的变化 。
当然,这说得是科普对公众的影响,也就是效果 。我们还可以从科研人员的角度进行一下考察 。
比如说某科研人员通过媒介渠道做了科普,后续是否有其他人或媒体与之联系,希望进行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企业想对其成果进行转化,这也是一种效果吧 。
题主提出的问题也为答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深入研究科普的效果问题,真正让科普的作用发挥出来 。

    推荐阅读